Popular science work
2021年12月
科技日報北京12月9日電?(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化學學會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制出一種新式鈉硫電池,解決了同類電池普遍面臨的枝晶等問題,使電池壽命更長——歷經300次充放電仍然性能穩定。最新研究是鈉硫電池商業化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種電池未來有望取代現在廣泛使用的鋰電池。
2021年12月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日報道,荷蘭科學家或許發現了一種沒有暗物質的星系。而現有星系形成理論認為,暗物質是星系形成的關鍵。最新研究如獲得證實,將顛覆目前有關星系形成的基本理論。
2021年12月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的一個倉庫實驗室里,尼古拉斯·弗蘭德斯站在一個洗衣機大小的閃閃發光的金屬箱子前,箱子里有一種新型電解器,只需水和可再生電力,它就能將二氧化碳(CO2)轉化為合成氣——一種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物,可制成一系列化石燃料制品。氧氣是這一過程的唯一副產品。
2021年12月
據9日《科學》雜志發表的一篇論文,著名的人工智能企業“深度思維”的新研究表明,神經網絡可用于構建比以前更準確的電子密度和相互作用圖。該研究有助于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將分子結合在一起的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還顯示了深度學習在量子力學水平上準確模擬物質的前景,使研究人員能夠改進計算機設計,在納米級水平探索有關材料、藥物和催化劑的問題。
2021年12月
近段時間,“元宇宙”實為火爆,但再新穎的概念也離不開其中所蘊含的技術內涵。實際上,元宇宙中所包含的各類數字技術早已在科技館、博物館內有所實踐,促進了場館各方面發生著變化。
2021年12月
高放廢物的全稱是“高水平放射性廢物”,它是一種對環境具有較大潛在危害的放射性廢物。其中,“高水平”是相較于“中、低水平”而言,核工業產生的放射性廢物中99%屬于中、低放廢物,經過一段時間后,其放射性就會衰變至無害水平,只有剩下的1%屬于高放廢物。
2021年12月
對于支持航天任務、發展近地小行星就地資源利用技術、發展行星防御技術等,小行星模擬技術都至關重要。中國將在未來幾年內啟動第一個小行星探測任務,目標是從代號為2016?HO3的近地小行星(國際永久編號為469219)上取樣并返回,繼而對主帶彗星311P/311P/PANSTARRS進行繞飛觀測。由于對2016?HO3小行星表面形貌和表面性質欠缺了解,該任務的取樣操作可能面臨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