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science work
鈮,元素周期表第41號元素。
鈮,是1801年由英國化學家哈契特在研究倫敦大英博物館中收藏的一塊鐵礦石中分離出來的。1864年,瑞士化學家第一次通過氫氣還原氯化物的方法制成了金屬鈮。1951年,國際理論與應用化學協會命名委員會正式決定統一采用鈮作為元素的正式名稱。
最初鈮被用于制作白熾燈的燈絲,不過很快就被鎢所替代,因為鎢的熔點更高,更適合制造白熾燈。20世紀20年代,人們發現鈮能提高鋼的強度,于是推動了鈮在鋼鐵領域的應用,實際上鋼中只需要加入0.03—0.05%的鈮,就能讓鋼的屈服強度提高30%以上。鈮的加入并不是改變鐵的結構,而是與鋼中的碳、氮、硫結合,改變鋼的顯微結構。不僅如此,鈮還能提高鋼的韌性、抗高溫氧化性、耐腐蝕性,降低鋼脆性轉變溫度,從而獲得好的焊接性能和成型性能。
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現,鈮錫合金在強電場、磁場環境下仍能保持超導性能,鈮是其中臨界溫度最高的一種,這使鈮合金成為目前最重要的超導材料。
有人設計了一款高速懸浮列車,其車輪部位安裝的超導磁體,就是含鈮合金制成的,它可以產生強烈而穩定的磁場,使整個列車懸浮在軌道上約10厘米的高度,列車和軌道之間不再有摩擦,因而只需很少的動力,就可讓列車達到每小時500公里以上的速度。人們還用鈮鈦超導材料制成了一臺直流發電機,它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與同樣大小的發電機相比發電量要大一百倍。
鈮在外科醫療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有極好的抗蝕性,不會與人體里的各種液體發生作用,而且也完全不會損傷生物的機體組織,對于任何殺菌方法都能適應,可以與有機組織長期結合并無害地留在人體里。于是人們用鈮片彌補頭蓋骨的損傷,用鈮絲縫合神經和肌腱,用鈮條代替折斷了的骨頭和關節,用鈮絲制成的鈮紗或鈮網,用來補償肌肉,就像在真的骨頭上生長一樣。因此人們也把鈮稱為“親生物金屬”。
鈮擁有含5個電子的外層價電子層,所以擁有豐富的氧化還原特性,其化合價可以從-1到+5,當價電子層被完全去除后會顯出高度親氧的氪核心,可用作鹵化物轉化劑、氧化劑,甚至于激活碳氫鍵。最近就有一項研究表明,利用五價鈮的強氧化性,能凈化毒氣,甚至連可怕的芥子氣也能被鈮皂石黏土輕易轉變為無毒。
2003年,奧地利人還找到了與鈮有關的美麗化學藝術,金屬鈮表面通過電鍍鈮氧化物薄膜能得到折射、閃閃發光的表面,不同厚度的薄膜還能產生不同的顏色,于是制成多種不同顏色的錢幣,這樣就增加了這些錢幣的收藏價值。
(作者系武漢市第二十中學化學教師、武漢市科學家科普團成員)
來源:科普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