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我們要認真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以科技現代化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體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堅決破除束縛科技創新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這一系列重要論述為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內涵要義: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科技領導和管理體制,保證科技事業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進國家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提供制度保障。
堅持“四個面向”,加快建立科技引領高質量發展、保障高水平安全的制度保障體系,加強科技創新全領域布局、全鏈條部署,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體制機制,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奠定制度基礎。
堅持系統觀念,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科技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的統籌協調,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堅持以人為本,充分釋放各類創新主體和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制度環境,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創新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改革驅動創新、創新驅動發展,我國科技事業呈現新氣象。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12位,研發經費、研發人員、高水平論文、發明專利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取得了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深海深地探測等一大批標志性重大成果,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我國成功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一是黨中央對科技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強化,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實現科技領導和管理體制的系統性重構、整體性重塑。
二是新型舉國體制更加健全,創新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加快布局集成電路、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戰略必爭領域,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明顯提升。
三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加快建設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體系,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定位和布局進一步優化。
四是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效率持續提升,優化完善國家科技計劃體系,建立健全“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的經費管理機制,完善科技監督和評估體系。
五是科技與經濟融合發展持續加快,建立健全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制度安排,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優化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制度設計。
六是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動力進一步釋放,強化知識價值導向的分配政策,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以創新質量、績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評價改革持續深化。
七是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國際與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等創新高地加快建設,創新要素跨區域流動更加順暢。
八是科技創新開放環境不斷優化,國際科技合作廣度和深度持續拓展,多層次、全方位國際科技開放合作格局逐步深化。
來源:求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