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_久久一二三区_亚洲韩日在线_日韩中文字幕视频

不可忽視專利審查中的科技倫理

日期:2023-10-30 17:31

       專利權作為財產權,本質上屬于私權,科技倫理屬于公眾利益。無論從主觀動機,還是客觀能力方面,如果簡單地將遵循科技倫理、推動科技向善而行的責任完全寄托于申請人、發明人、代理人,這是不切實際的。真正能夠切實承擔起這些相關責任的,是代表公權力的管理機構。

       現有相關法律法規中的科研倫理條款有空白

       我國《專利法》《專利代理管理辦法》《專利代理條例》等規定了專利代理師的資格、保密守法等義務和違規處理辦法,但在職業倫理、科技倫理方面還比較欠缺。為此,國家可制定專門的《專利代理師職業細則》,明確其倫理要求及違反倫理要求應承擔的責任,約束其執業過程中遵循科技倫理規范。

       雖然現有法律中規定要排除給違反“公序良俗”的對象授予知識產權,我國《專利法》第五條、《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第二十七條以及《歐洲專利公約》第五十三條均對專利申請的合法性及公共利益有所涉及,但在具體的倫理評價操作層面沒有詳細的指導辦法。根據最新發布的《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可以在專利審查指南中針對性地加入倫理審查方面的條款,要求審查員審查過程中盡量依據較明確的客觀證據,實現促進創新與防范風險的統一。

       專利代理師及審查員隊伍相對欠缺科研倫理意識及人文素養

       隨著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專利申請數量激增,很多審查員是剛畢業的理工科應屆生,接受的科研倫理教育較少,科技倫理意識相對欠缺,不能高質量完成審查工作。

       要提高審查員的準入及考核標準,專利代理師協會等行業組織及專利局可加大培訓教育力度,專利代理師資格考試進一步強化科研倫理的內容,提高從業者的科技倫理意識,明確科技倫理審查流程和規范,對審查過的專利進行獨立的質量評價,依此進行獎罰。同時,廣泛吸納相關學科及行業專家、法律及倫理專家參與評議,避免傳統封閉式評審的局限性。允許公眾提供相關現有技術供審查員進行比對,輔助管理部門進行審核。對爭議比較大的專利,試點引入公眾評審制度,提高公眾知情權。

       道無術不顯,術無道不存。如果說具體的專利是微觀的、可以歸類于行為方法邏輯的“術”,那么科技倫理就是宏觀層面、可以歸類于底層邏輯的“道”。專利審查中不僅僅要遵守科技和法律的規范,更需要一以貫之的科研倫理意識、觀念與知識,如此才能使專利合理地得以保護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