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_久久一二三区_亚洲韩日在线_日韩中文字幕视频

建設科技強國的本質內涵和實踐要求

日期:2023-08-15 09:30

建設科技強國是實現新征程上黨的中心任務的必然選擇,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戰略高度出發,立足當前國內外發展環境的新特點新情況,圍繞為什么建設科技強國、怎樣建設科技強國這一時代課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全面闡明了科技創新在我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系統回答了科技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和基本要求,深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于科技創新規律的新認識,全面彰顯了黨中央把握發展大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對我國科技事業的戰略擘畫,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領悟精神實質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強國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深化認識、統一思想、推動科技強國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

 

——對黨的科技強國思想創造性豐富和發展。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科技事業。從革命時期高度重視知識分子工作,到新中國成立后吹響“向科學進軍”的號角,到改革開放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再到進入新時代提出的“科技強國”重大戰略部署,我國經歷了從“科技救國”到“科技立國”、從“科技興國”到“科技強國”的實踐跨越,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強國重要論述奠定了思想基礎、提供了寶貴歷史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指出“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到提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明確將“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作為我國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再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并用一整章進行部署。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發展環境,以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底蘊,以其寬廣的歷史胸襟和深邃的戰略眼光,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科技強國思想,有力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科技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為推動我國發展轉入創新驅動軌道、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中把握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指引和戰略支撐,書寫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科技篇”的光輝篇章。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強國重要論述指引下,新時代十年來,我國科技實力和整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了更為可靠的科技基礎。

 

——對國際競爭新特點前瞻性深遂思考。科技實力和水平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國際競爭的焦點。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格局和治理秩序發生深刻變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等疊加的時代大背景下,科技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發增強。從產業發展看,國際分工和分配的天平總是向科技生產水平更高的一方傾斜,掌握核心科技的國家占據著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的頭部位置。從政治博弈看,科技工具和政策成為國家間政治斗爭的有力手段,特別是近年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依托自身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傳統優勢,采取技術封鎖、供應鏈限制等手段對我國高新技術行業進行“圍堵”,試圖用科技制裁手段打斷我國發展進程。正是對于這些情況的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問題導向的求是精神,立足時代潮流敏銳洞察,辯證審視我國科技發展的“危”與“機”,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把建設科技強國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我國的發展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對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局性戰略謀劃。科技實力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誰能夠占領科技制高點,誰就能在現代化發展中走在前列。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發展動能新舊轉換的關鍵時期,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模式、發展動能、社會供求關系等都已經發生明顯變化,“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如何在新的時代環境下進一步發揮科技對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成為關乎國家現代化事業成敗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將科技總體發展水平不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夠比喻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要求將科技創新發展和突破產業瓶頸“放在能不能生存和發展的高度加以認識”,把創新作為推動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強科技供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等等。這些重要論述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出發,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對我國科技事業發展進行全面謀劃和整體布局,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動力來源與路徑。

 

二、準確把握實踐要求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我們必須切實把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強國建設重要論述的精髓要義、實踐邏輯、時代特征和戰略導向,不斷增強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

 

堅持獨立自主——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我國一直都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立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深刻指出“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的后面亦步亦趨。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這些重大論斷表明,我國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設人才強、科技強、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必然選擇,是構建支撐國家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科技創新發展新格局的必由之路,是我國迎來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光明前景的根本保障。

 

堅持扭住關鍵——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既是推進科技強國建設的方向性原則,也是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標識。習近平總書記著眼防范化解發展面臨的重大風險,提出“科技自立自強成為決定我國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能力”“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指出“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這些重要論述,指明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對于保障國家發展安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作用,闡明了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切入點,是面向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握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發力點,是堅定“四個自信”、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關鍵點,不僅凸顯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極端重要性,也對科技強國建設提出任務要求和目標期待。

 

堅持人民至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鮮明強調,科技創新及其成果“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推動力,轉化為人民福祉”。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生動寫照,閃耀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揭示了科技強國建設的價值取向。

 

堅持人才致勝———培養大量創新型人才。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只有營造良好的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環境,打造高質量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培養戰略性科學家,系統推進科技引智工作,提升創新型科技后備人才培養質量,才能有效激活科技自立自強的“人才引擎”,切實穩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脊梁。

 

堅持胸懷天下——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讓科技更好增進人類福祉,讓中國科技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這展現了我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主張,也彰顯了我國科技強國建設的世界意義。歷史證明,固步自封不僅無法推動科技整體水平的提升,反而會錯失科技發展的時代機遇,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我們在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同時,要以開放的態度面向世界,積極主動對接科技交流與國際合作,在交流互鑒中使科技成果更好造福本國人民,在推動人類科技進步的行動中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三、切實擔起時代之責

 

新征程上,我們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準確理解和把握科技強國建設的新部署新要求,努力擔當奮發作為,早日把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加強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完善黨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機制,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科技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強化統籌謀劃和整體布局,加速聚集創新要素,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實現創新驅動系統能力整合,增強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力戰斗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堅持“四個面向”,加強頂層設計,補短板、建長板、強能力、成體系,既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又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搶占科技發展的先機,占據未來發展制高點。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堅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尊重技術,樹立人才是科技創新主體、人才是戰略根基的意識,各種資源向基層一線傾斜、向技術研發領域傾斜、向青年技術人才傾斜,不遺余力為創新創造提供條件。濃厚全社會創新氛圍。堅持以制度機制保障貫穿科技創新全過程,加大科技創新獎勵激勵力度,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厚植創新土壤,進一步煥發全民族的創新創造活力,以更多的新發現、新發明、新創造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