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基礎研究,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要堅持走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總開關”、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堅持走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選擇,也是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的重要舉措。自主培養大批基礎研究人才,讓更多基礎研究人才競相涌現,將推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發展和競爭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堅持走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要堅定人才自主培養自信。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基礎研究人才培養,20世紀50年代通過“任務帶學科”的組織方式,在基礎研究領域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領軍人才,為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進入新時代,我國科技不斷進步,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載人航天、探月探火、大飛機制造等取得重大成果,得益于我國自主培養的高水平基礎研究人才和團隊的奮力攻關。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有各項事業發展的廣闊舞臺,完全能夠源源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完全能夠培養出大師。我們要有這樣的決心、這樣的自信。
堅持走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要發揮高校特別是“雙一流”高校基礎研究人才培養主力軍作用,加強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源源不斷地造就規模宏大的基礎研究后備力量。高校基礎研究底蘊深厚,擁有專業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在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著眼未來,高校要全方位謀劃基礎研究學科人才培養,優化基礎學科教育體系,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不斷提升基礎研究人才培養能力。
走好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離不開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體制順、機制活,則人才聚、事業興。要完善基礎研究人才差異化評價和長周期支持機制,賦予科技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選擇權,構建符合基礎研究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評價體系。要加強科研學風作風建設,引導科技人員摒棄浮夸、祛除浮躁,坐住坐穩“冷板凳”。要通過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力。
強調人才自主培養,絕不意味著自我隔絕。堅持走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也要加大人才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力度。要堅持全球視野,使更多全球智慧資源和創新要素為我所用。通過多渠道、多舉措支持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將不斷壯大科技領軍人才隊伍和一流創新團隊,進而推動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