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在北京市委副書記呂錫文、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陪同下,就北京市社區科普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進行調研。
在朝陽區來廣營地區綠色家園社區科普活動中心,尚勇察看了“牽手藍天、綠色生活”主題展覽,聽取來廣營地區副鄉長韓潮關于社區科普工作的匯報,了解了社區科普工作情況。在清苑路第一社區,尚勇察看了社區心理健康展覽館,觀看了來廣營地區科普工作宣傳片《綠色生活、科技春風》,聽取了北京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夏強,朝陽區科協主席楊紹磊關于科普信息化工作情況介紹,對北京市科普信息化和社區科普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尚勇表示,朝陽區緊緊圍繞百姓需求,緊密結合社區中心工作,自覺地把社區科普工作融入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社區文化建設和社區創新管理,樹立了社區科普信息化典范。具有四個特點:一是貼近百姓需求。普及百姓生活中特別想了解、特別感興趣的知識,引導百姓科學健康地生活,提高百姓生活的品味,受到百姓的歡迎。二是注重科普的趣味性。利用現代化的信息化的手段,增加科普活動的互動性和參與性,增強了百姓的興趣,吸引百姓主動參與,在娛樂中獲得知識。三是注重精準推送。每個社區都確定一個貼近居民生活、滿足群眾需求的科普主題。根據不同特點,以點帶面推進獨具特色的“百姓身邊的科普體驗館”。四是發揮首都獨特優勢挖掘科普資源。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和社會單位對社區科普工作的指導和支持,通過合作共建,使社區科普活動豐富多彩。尚勇指出,朝陽區科協社區科普工作的經驗突出,一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區科普工作,把科普工作融入黨委政府各項工作之中,常抓不懈,層層落實。二是配備了一批能力強、熱心科普工作的基層干部抓科普,成為開展科普活動的中堅力量,“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三是科協在黨委領導下,加強了與黨委政府各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密切合作,形成了科普大合唱工作機制。
在中關村創新中心,尚勇察看了北京市科協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運行情況,聽取北京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夏強和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主任朱希鐸關于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的工作匯報,了解了北京市科協依托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積極開展科技服務,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科技資源共享,服務首都產業轉型升級等情況,對北京市科協創新工作思路,發揮科協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獨特優勢,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貫通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等各個環節,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堰塞湖”,暢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為廣大科技工作者進入經濟建設主戰場發揮作用提供通道,積極探索具有科協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模式給予充分肯定。
尚勇表示,中國科協正在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進入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的主戰場。要把“北京市科協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作為中國科協“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的服務中心,進一步將全國學會的科技資源匯集到這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將科技成果進行有效轉化,服務全國。要在中國科協“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已選定的13個試點城市,逐步建立平臺的分中心,實現科技成果和企業需求的聯網共享。要推動試點城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財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合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要利用好科技成果市場轉化成熟度評價體系(T-CAM),對科技成果市場轉化進行評價,為科學配置資源提供決策依據,推動科技社團參與到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要發揮平臺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匯集企業技術需求,反饋到科研院所,使科研院所的研究更加面向企業、面向市場,更加合理地配置科技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必須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要發揮科協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獨特優勢,上下聯動,系統推進,進一步做好科技成果轉化這篇大文章。
呂錫文表示,中國科協到北京市調研,是對北京市科協工作的肯定和促進,市科協一定按照中央、市委和中國科協的要求,認真研究,改進工作,發揮好科協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北京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夏強,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宋軍、科學技術普及部相關負責人等一同參加了調研。
北京市科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