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_久久一二三区_亚洲韩日在线_日韩中文字幕视频

聚焦智慧能源,共謀綠色發展——2019國家智能產業峰會智慧能源平行論壇圓滿舉行

日期:2019-01-11 14:09
2019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工業智聯網:AI賦能·智聯世界”2019國家智能產業峰會,于2019年1月10日召開。本屆國家智能產業峰會特設智慧能源平行論壇,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行業發展需要,邀請到著名高校、能源巨頭、科研機構的高水平專家,圍繞智能電網及能源互聯網等議題,深入交流,凝聚共識,共同探索實現供給側改革和能源轉型的有效道路。

會上,電子科技大學陳建文教授描述了產業供需關系。華北電力大學馬靜教授帶來了電力系統和能源交通系統融合的前沿情況。陸繼翔陸總工介紹了南瑞人工智能在電力行業的探索。王昕辰王總經理帶來了融鏈公司在能源區塊鏈方向上的應用和基礎。武漢大學張俊教授做了能源智聯網的報告,契合了峰會的會議主題。電力科學研究院區塊鏈首席科學家顏擁教授帶來了名為區塊鏈是實現能源互聯網新途徑的報告。浙江大學陳為教授帶來了小議電網仿真大數據智能的思考。

智能產業落地中的供需關系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陳建文

人工智能為什么爆發?一個是計算能力,一個是互聯網和物聯網爆發增長所產生的海量數據,第三個是智能算法的快速發展。真正往前走的時候,發現最痛苦的地方就是落地,落地的時候會發現手里沒有data這些東西。如果想辦法把它拿過來,想辦法把data聚中起來,這是智能產業落地最核心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能解決,基本我們的算法和計算資源,這些所有的東西都會真正轉動起來。

能源交通融合發展技術研究

國家能源交通融合發展研究院馬靜副院長

未來“十四五”主要是自主交通系統,不僅僅是自動駕駛,自主交通是把能源和信息密切融合,成為能夠自主支配的交通系統。第三次產業革命也是交通和能源融合的結果。現在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利用光伏資源“可太陽能化”的潛質,提高交通系統能源自給率,為建設能源自洽的交通系統打好基礎。未來肯定需要一個交通能源互聯網,把道路、鐵路做成綜合能源系統,進行了整體規劃和設計,還是很有前景的。

人工智能在電力行業的應用探索-南瑞實踐

南京南瑞集團公司南瑞研究院技術研究中心副總工陸繼翔研究員

如何做智能化,我們會考慮使用智能技術,也就是我們講得最多的云、大(數據)、物(聯網)一致。可以做到設備狀況一目了然,風險管控一線貫穿,生產操作一鍵可達,以及決策智慧一體作戰,最后可以做到提質增效,這是我們的總體目標。在圖象數據方面,利用LSTM做了機器人自動巡檢,運用它的同源技術,同時做了人體知識檢測。在電網的時序預測上,利用CNN+LSTM做負荷預測與電氣設備故障診斷。BERT方法在我們的工作中也會使用。所以僅僅是人工智能幫助人做一些輔助決策,是我們目前為止想做得事情,做到1+1>2。

區塊鏈+能源-融鏈的實踐

北京融鏈科技CTO王昕辰

因為供應鏈有很多在做,我們一波浪潮已經過去了,希望在垂直行業打造比較有趣的生態。根據區塊鏈的特點我們打造了一個自己的鏈,我們用的還是主鏈和側鏈的形式。需要價值交換的時候,可以通過主鏈進行資產交易。整個鏈的架構是我們自己開發的,這里面包含了很多小的模塊,在企業鏈和聯盟鏈比較大的里面,是可運維、可部署。我們做了一個存儲相關的產品,是基于區塊鏈,在高機密、高等級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區塊鏈的好處做碎片化的存儲。這是我們融鏈科技跟大家分享的我們在能源行業的實踐。

能源智聯網-能源系統工程新范式

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張俊教授

工業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有什么區別?說是知識和智慧。知識!知識!知識!才是改變一切的魔法棒。我們的智聯網是什么?智聯網就是只是在社會大規模我經濟發展中智能制造的最終的、內生的引擎,是人機混合層面上的內生引擎。工業智聯網就變成了經濟管理命題,而非僅僅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命題,它的使命就是解構再重構各種產業,使其難以想象的高效率自主地運行和發展。能源領域,我們主要做了基于異構系統的輸電網,資產屬性挖掘的研究與應用。

區塊鏈:實現能源互聯網的新途徑

國網浙江電科院的區塊鏈首席科學家顏擁

區塊鏈生態,主要有幾種,一種是應用類的,一種是中間類的,還有一種是底層和周邊。能源互聯網的主要特征,有設備智能、多能協同、信息對稱、供需分散、系統扁平和交易開放。我做了一個大概分類,一個是能源類的,一個是信息類的。如果是能源類的,比如設備智能,就是跟能源設備相關的,供需分散就是新能源發展光伏分布式的,我把這幾個作為能源類的。還有設備智能、系統扁平和信息對稱,我認為這是技術類的,大概就分這兩類。區塊鏈可能不是單獨的全套的解決方案,剛才介紹的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相關采集的,我認為區塊鏈只是其中一環,如果真的要解決現在面臨的問題,可能需要跟其它技術一起共同參與,才能形成很好的解決方案。

關于電網仿真大數據智能的思考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陳為教授

AI是新的生產力,可賦能和創造很多東西。但是真正使用,工程化的集成是很重要的事情。人工智能2.0,未來人工智能的趨勢有四個大的變化,一個是知識表達到大數據驅動。第二個是從單圖類型到跨媒體。第三個是從追求智能機器到人機協同,第四個是從個體研究到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電網仿真大數據智能目的與意義,電力系統仿真分析廣泛應用于電力系統運行、規劃、設計等領域,是電力系統的一項基礎性支撐技術。將電網分析的領域知識、專家經驗轉化為專業智能,同時實現仿真數據到電網新知識的演化,滿足大電網日趨復雜的分析需求。最后的,智能化的事情,以前計算完了以后,讓人去判斷,我們應該延伸到計算本身,加上各種數據,把人類智能和類人智能怎么樣融合在一塊,這是比較有意思的合題。

本次論壇為能源領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要機構和知名企業之間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橋梁,為能源智聯網技術創新與應用提供一條切實可行而又富有成效的發展路徑,從而推動能源產業智能化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學會秘書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