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論壇同期成立山東自動化學會智慧農業專委會,并由青島農業大學徐鵬名教授主持專委會會議。
智慧植物工廠進展
楊其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法人副所長、二級研究員、農業部“設施農業節能與廢棄物處理重點實驗室”主任
智慧植物工廠是一種將現有二維尺度的生產方式向三維垂直空間拓展的高效農業,單位面積食物產能可達露地的數十甚至幾百倍。智慧植物工廠的技術核心是環境完全可控、不用陽光和土壤、多層立體栽培,可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周年連續生產,被認為是對傳統農作方式的顛覆。近年來,國內外圍繞智慧植物工廠光效與能效提升、營養品質調控以及智慧化管控等熱點方向進行了系統的創新研究,突破了植物光配方與高光效LED創制、光-溫耦合節能環境調控、短期連續光照提升蔬菜營養品質以及基于物聯網的多因子協同智慧管控等重大關鍵技術,形成了普及量產型、可移動型與家庭微型等多種類型的智慧植物工廠,目前已經在城市建筑、荒漠、極地、島礁甚至太空探索廣泛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于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的幾點思考
楊紅生、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研究員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中國海洋牧場的建設理念不斷深化,由投放人工魚礁和放流資源生物,逐步過渡為改善海域環境和養護漁業資源,在一定海域內營造健康的生態系統已成為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的核心目標。在創新驅動和政策導向的有力引導下,中國海洋牧場蓬勃發展,截至2018年初,已完成64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的建設,與此同時,如何將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體系融入到具體實踐中去,仍然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報告從理念現代化、裝備現代化、技術現代化、管理現代化四個方面論述了現代化海洋牧場的建設體系。針對溫帶和熱帶海域特點,基于陸海統籌藍色糧倉建設的需求,提出了發展陸基精準養殖、海岸帶生態農牧場、離岸深水智慧漁場等建議,以期為現有溫帶海域海洋牧場升級和熱帶海域海洋牧場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參考。
農業大數據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
柳平增、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副院長、山東農業大學農業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
以農業大數據概念、發展及內涵和作用談起,分析農業大數據在現代農業中的重要性。并以具體案例分析農業大數據的具體應用,農業大數據服務形式、運行機制及思考。
農業社會物理信息系統-社會化生產中的智慧農業
康孟珍、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智慧農業是信息技術和農業技術的深度融合,通過信息監測、智能決策服務農業的生產和管理,連接農產品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提升農業產銷透明度,提升經濟、社會、生態效益。農業的社會化生產對信息和知識的需求更為迫切。在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背景下,對農業供應鏈自我調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一二三產融合的理念,綜合社會、文化因素,構建農業社會物理信息系統,以平行智能描述、預測并最終引導農業生產,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
淺談智能農機系統
吳才聰、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精準農業技術裝備分會秘書長
當今物質、能量與信息的深度融合,正促進智能農機系統的出現和發展,以滿足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現代農機裝備的要求。不斷智能化的技術和裝備,如何能夠切實解決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中存在的問題,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應用服務模式。本報告將與聽眾分享我們開展農機與信息融合、農機化與信息化融合研究課題的最新成果。
植物表型與智慧農業
韓志國、慧諾瑞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如何在日益嚴峻的自然環境下提高糧食產量、解決全球人口的吃飯問題,是擺在所有農業從業人員面前的巨大挑戰。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農業信息化等技術的智慧農業是解決上述挑戰的有效途徑。植物表型組學是利用各種現代化技術研究植物生理、生長、三維結構、病理、產量等信息的新興交叉學科,可以在各種環境下快速獲取育種和栽培管理需要的作物農藝性狀信息。本報告將就植物表型組學的發展現狀、不同尺度的表型技術、表型組學在智慧農業領域的應用等進行介紹,并結合實際需求和主要制約因素進行展望。
最后進行的圓桌論壇環節,諸位報告嘉賓聚焦全球智慧農業頂尖技術,暢談智慧農業發展趨勢,分享智慧農業成功經驗,促進我國智慧農業創新發展,為推動中國智慧農業建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
學會秘書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