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自動化學會和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聯合舉辦的CAA云講座——工業互聯網專題論壇,將于2021年4月28日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舉行,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柴天佑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自動化學會
會士、特聘顧問
東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報告題目:
工業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能算法基礎
報告摘要:
本報告結合工業自動化和信息技術在工業革命中的作用,制造與生產全流程決策、控制以及運行管理的現狀和智能化發展方向的分析,提出了在智能制造中發展工業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的必要性。通過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涵義、發展簡史和發展方向的分析以及自動化與人工智能研究與應用的核心目標、實現方式、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對比分析,并通過對PLC/DCS計算機管理與控制系統和企業工業互聯網系統的對比分析,提出了工業人工智能技術的涵義及工業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方向與發展建議。
報告人簡介:
柴天佑,中國工程院院士,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家,IEEE Fellow, IFAC Fellow。曾任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技術局成員及IFAC制造與儀表技術協調委員會主席(1996-199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主任(2010-2018)。現任東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自動化學報》主編,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冶金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長期從事復雜工業過程控制、優化和綜合自動化與智能化的基礎研究與工程技術研究。提出了多變量自適應解耦控制理論與方法,建立了生產全流程多目標動態優化決策與控制一體化理論與方法;主持研發了智能解耦控制技術及系統、重大耗能設備智能運行反饋控制技術及系統、生產全流程智能優化控制技術及系統和綜合自動化系統,并成功應用于流程工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發表IFAC會刊和IEEE匯刊論文共計150余篇,其中1篇論文獲國際控制技術頂級期刊IFAC雜志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2011-2013 最佳論文獎。已培養博士百余名,碩士240余名。應邀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舉行的IFAC、IEEE國際會議上作大會特邀報告30余次。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共五項,省部級特等獎、一等獎十二項;兩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2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3年獲遼寧省科技功勛獎,2005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10年獲第一屆楊嘉墀科技獎一等獎。2007年在IEEE系統與控制聯合會議上被授予控制研究杰出工業成就獎,2017年獲亞洲控制協會Wook Hyun Kwon 教育獎。
褚健
中控科技集團創始人
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
創始人&院長
報告題目:
關于發展工業互聯網和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思考
報告摘要: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共識。工業4.0、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雖然名稱不一樣,但本質方向上應該是一致的,即緊緊圍繞“安全、降本、提質、增效、環保”五大目標,綜合運用PT、ET、AT、OT、IT等技術,幫助用戶解決生產控制、生產管理和企業經營的綜合問題,實現智能化生產。
本報告認為,開放的“工業操作系統”與工業APP生態是智能制造的未來。基于supOS工業操作系統的智能制造新架構,將首先解決工業設備互聯與接入問題,連接所有“人、機、料、法、環”數據,集成各種標準協議,形成面向特定裝置、專項設備的最佳操作模型和可視化場景,幫助企業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有效協同;而通過構建多方參與的工業APP開放生態系統,將為提供開發者低代碼開發平臺、工具包,大幅度降低在工業軟件開發過程中大量的二次開發或定制開發工作量,為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源源動力。
報告人簡介:
褚健,中控科技集團創始人、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創始人兼院長、中控創新研究院院長,工業自動化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浙江大學和日本京都大學聯合培養,教育部首批長江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首席研究員,浙江大學研究員。
國內工業自動化、工業互聯網及工控網絡安全領域的領軍人物,歷年來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基金、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等成果及榮譽。2021年2月,被評為“2020中國十大經濟年度人物”。
曾鵬
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
CAA邊緣計算專委會主任委員
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究員
報告題目:
面向工業互聯網的邊緣計算技術和應用實踐
報告摘要:
本報告概述了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及其對邊緣計算的需求,分析了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發展邊緣計算面臨的挑戰,介紹了信息物理融合的邊緣計算模型、編程方法、多維資源虛擬化以及云邊協同調度等關鍵技術進展,展示了在航空航天、機器人等領域的典型應用案例,并對邊緣計算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報告人簡介:
曾鵬,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CAA邊緣計算專委會主任委員,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學院網絡化控制系統重點實驗室主任。
主要從事工業無線、邊緣計算、智能制造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先導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10余項。發表論文130余篇,授權國內發明專利50余項,國際發明專利10項。
程遠
北京東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報告題目:
工業互聯網的“根”技術的分享
報告摘要:
本報告中介紹了工業互聯網“根”技術的國內發展趨勢,闡述了工業互聯網技術對智能制造的影響;深入介紹了“實時操作系統”、ATUBUS國際標準與芯片、自主可控工業以太網芯片和汽車以太網芯片研究與發展情況。
報告人簡介:
程遠,1997年本科畢業于浙江大學, 獲電子儀器專業學術學位。長期從事網絡創新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先后為中興通訊視頻會議部系統部總工,寶利通中國區銷售總監。
2010-2016年為下一代互聯網關鍵技術和評測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主任,牽頭組織中國教育科研網、首都之窗、中央電視臺、阿里云、小米、樂視、宣武醫院等IPv6、SDN/NFV、CDN等創新技術應用示范。
2017年為北京東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聯合聯通集團網絡技術研究院及中興通訊,研發基于5G的邊緣計算相關產品,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
為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推動中關村工業云平臺,5G工業互聯網等重大專項,對接國家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相關工作,支持安徽等省市制造強省戰略。同時為中關村產業技術聯盟聯合會副理事長,支持中關村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聯盟和產業發展;探究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先進技術。
魏旻
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
報告題目:
基于IPv6的工業互聯網技術、標準與應用進展
報告摘要:
工業互聯網面臨設備IP地址不足問題,只有IPv6才能滿足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對海量地址空間的需求。本報告將以基于IPv6的工業互聯網技術、標準及其在智能制造中的應用為主題,結合報告人所在科研團隊的在國家重點和重大專項上的研究成果,分析一些最新的研究進展和應用情況,為企業部署和應用基于IPv6的工業互聯網提供支持。
報告人簡介:
魏旻,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英才計劃·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工業物聯網創新創業團隊負責人,重慶市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長期從事工業物聯網與智能制造研究,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工程專項,牽頭負責國家重大專項子課題、國家智能制造專項子課題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曾獲重慶市技術發明一等獎。任國際標準ISO/IEC 21823-2主編輯,任國際標準ISO/IEC 21823-1、ISO/IEC 21823-4、IEC 62872-2聯合編輯,是IEC TC65 JWG17工作組專家,ISO/IEC JTC1 SC41工作組專家,曾任ISO/IEC JTC1 WG10 SRG 2/ SRG 8工作組召集人,SRG10聯合召集人。
王浩
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
報告題目:
TSN時間敏感網絡研究進展
報告摘要:
隨著智能制造向跨系統、跨平臺的集成化發展,支持IT和OT深度融合成為工業互聯網的選擇,從而催生了時間敏感網絡(TSN)的誕生。時間敏感網絡從時鐘同步、通信調度與系統配置等三個方面保證了網絡的低時延、小抖動、高可靠、易擴展等需求。
本報告將介紹項目團隊在TSN時間敏感網絡技術、標準和測試等方面的研究進展,并一同探討TSN時間敏感網絡技術在工業自動化等行業領域的應用。
報告人簡介:
王浩,博士,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工業物聯網與網絡化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國際標準化工作組ISO/IEC JTC1/SC41、ISO/IEC JTC 1/SC6、IEC/TC65/WG10、ITU-T/SG13中國專家,國家傳感器網絡標準化工作組應用組副組長,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特設組核心成員,SWG-BDS大數據安全標準特別工作組委員,重慶市“十二五”制造業信息化專家組成員;牽頭承擔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項目“時間敏感網絡關鍵技術標準研究與試驗驗證”,承擔智能制造專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等項目的研究工作。
報名方式
1、請提前下載釘釘PC端或手機安裝釘釘APP。
2、打開釘釘掃一掃,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直播群。
來源:學會秘書處